【广东电视台】3D打印骨头假体置换“坏骨” 广东团队开展机器人手术治疗新突破
机器人辅助下骨盆肿瘤切除、3D打印假体置换手术——近日中山一院骨-显微医学部副主任、骨肿瘤科主任尹军强教授运用国际领先的骨科机器人,为一名32岁骨盆骨肉瘤患者顺利完成手术。骨肿瘤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难度较高,是国内外骨肿瘤机器人手术治疗的新突破。

这名32岁骨盆骨肉瘤患者的肿瘤为恶性肿瘤,体积较大,累及部分骶骨,周围临近重要组织血管,按照传统的手术方式切除往往面临两难抉择——要不不够精准,肿瘤易污染、残留;要不为了彻底切除肿瘤,显露过多,正常组织损失较大,导致术后功能欠佳。因此,骨肿瘤科经过详细讨论以及和患者的充分沟通,决定采用骨科机器人进行手术。
尹军强教授介绍,通过该种智能化的手术方式,不仅切口相对小,而且可以一次性进行肿瘤切除、假体重建手术,可使手术更加安全高效。

其一,通过基于CT的数字化骨科假体设计,为患者“量身定制”个体化3D打印骨盆假体,其可通过术前模型、计算机模拟预手术,术中机器人指导固定等途径,使骨盆重建变得精准、高效、简洁,让患者手术更加安全可靠。
其二,结合术前设计的截骨导板,运用骨科机器人精确定位截骨面,如同手术医生长了“透视眼”,可以术中实时对肿瘤切除边界进行规划、确认,不但确保了手术边界的安全性,而且节省了手术时间。

人机协同配合 提升手术安全与效率
经过术前的精细规划,尹军强教授团队熟练运用骨科机器人为患者手术。首先,其在患者腰椎固定示踪器,术中运用O臂导航系统、三维CT规划肿瘤切除截骨边界,成功完整切除髂骨肿瘤及受累部分骶骨。其次,在机器人机械臂引导下精确置入固定螺钉,安装3D打印骨盆假体,特别是机器人引导的置钉环节,精度达到亚毫米级,不需要传统的显露周围组织,可使骨盆假体安装固定更微创、精准。
此外,患者全程侧卧位,于同一体位完成肿瘤切除,假体重建,腰椎、骶骨置钉,避免了术中反复翻身,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,提升了效率。
本次手术使用的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作为医生手术过程中的“得力助手”,发挥了“透视眼”和 “稳定手”的功能,不仅能完全模仿人类手臂的各种活动,还能够使手术定位精度达到亚毫米级,有效提升手术效率与手术效果,并减少患者的射线暴露和手术并发症,大幅降低手术风险,把骨科手术带入了智能、精准、微创的新时代。
记者/刘雅莹 通讯员/彭福祥 郑亦楠 章志琦
报道链接:
https://m.itouchtv.cn/article/400e92d6d02945db4ab7a6634d362a19?shareId=BXwWL3bC
报道日期:2023-03-15